紫外多參數測定儀的檢測流程涵蓋設備準備、樣品處理等環節,以下為具體說明:
一、設備準備與校準
1.硬件檢查
需確認儀器電源連接正常,光源、傳感器及顯示面板無異常。同時,應檢查光路是否清潔,避免灰塵影響測量精度,必要時使用專用清潔布擦拭光學元件。
2.校準與預熱
必須使用標準溶液進行多參數校準,如COD、氨氮等指標,記錄校準結果以備溯源。儀器需預熱至基線穩定,通常需要1.5小時左右,確保測量重復性。
1.采樣規范
選擇代表性采樣點,使用無污染容器儲存樣品,若不能立即分析則需要低溫保存。對于含懸浮物或渾濁的樣品,需通過過濾或離心去除雜質,避免干擾吸光度讀數。
2.樣品適配性調整
根據實驗要求選擇合適的溶劑,并將樣品稀釋至儀器檢測范圍內。例如,高濃度廢水可能需要梯度稀釋,而生物樣品需調節pH值至中性范圍。
三、測量操作與數據獲取
1.參數設置與樣品注入
在操作面板上選擇待測參數(如總磷、溶解氧等),設置波長、反應時間等條件。將預處理后的樣品注入比色皿或樣品池,注意避免氣泡殘留,并鎖定樣品池位置以防止泄漏。
2.自動化測量與實時監控
啟動測量后,儀器通過紫外光譜掃描自動計算吸光度,結合內置曲線輸出濃度值。過程中需觀察LED面板或屏幕數據穩定性,透光度(T檔)和光密度(A檔)需交替校準零點與滿量程。
四、紫外多參數測定儀數據處理與結果驗證
1.數據記錄與導出
測量完成后,應及時保存原始數據,并通過USB或無線傳輸至計算機。
2.質量復核與重復測試
對存疑數據需重復測量,每次測試前要清潔樣品池并更換新樣品。可通過標準物質驗證儀器精度,相對標準偏差(RSD)應小于5%。
五、紫外多參數測定儀儀器維護與長期管理
1.即時清潔與定期保養
測試完畢后,用蒸餾水徹*沖洗樣品池及管路,油脂類污染物需使用超聲波清洗。定期更換光源燈泡,檢查傳感器老化情況,確保長期穩定性。
2.存儲環境與安全規范
儀器長期存放時應置于干燥、避光環境中,避免高溫高濕導致電路損壞。操作人員需佩戴防護裝備,避免直接接觸化學試劑,并定期接受設備操作培訓。
